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当前,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惠农补贴政策和精准助农措施,切实将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政策精准发力,筑牢惠农基础保障。办好实事、解决难题,首要在于精准施策,将资源用在刀刃上。各地政府围绕农业生产成本、农民直接收益等核心环节,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惠农补贴体系。一方面,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层面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基础性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物化成本和生产经营风险,激发了种粮积极性,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结合区域农业特色和发展需要,创新推出了地方性补贴项目,如特色农产品种植补贴、畜禽良种推广补贴、绿色有机认证补贴等,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些政策“组合拳”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注重精准滴灌,通过加强数据比对、规范发放流程、强化公开公示,确保了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体现了政策的温度与精度。
科技赋能增效,拓展助农服务深度。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光有资金投入还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手段。各地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推广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顺应数字化浪潮,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通过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提供市场行情、气象预警、远程诊断等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特别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商助农”、“直播带货”活动,搭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通道,有效破解了部分农产品“卖难”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
培育内生动力,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各地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长远之策。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项目等,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围绕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品牌建设、电商营销等内容,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内生动力。同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带动资金、技术、理念流向农村,成为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项项真金白银的补贴,一次次精准有效的服务,一场场化解风险的保障,无不体现着各级政府践行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展望未来,仍需持续聚焦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必将更好地凝聚起亿万农民的力量,共同谱写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作者 安福寺镇人民政府 谭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