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转变作风解民忧 党建引领暖民心

2025-08-25 14:54  

近日,董市镇以“党建红”护航“丰收黄”,通过开放村级公共区域巧解群众“晒粮难”问题,成为基层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为民初心的生动实践。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展现了董市镇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务实高效的新风貌,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作风转变见实效。过去,群众“晒粮难”问题常被简单视为季节性难题,甚至因管理难度大而被“一堵了之”。然而,董市镇打破惯性思维,将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变“堵”为“疏”,统筹村级阵地、文体广场等公共资源,免费开放给群众使用。这种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上门”的转变,正是工作作风优化的直接体现。党员干部带头行动,不仅清理场地、协调资源,还设立临时服务点,提供饮水、纳凉等贴心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力”,党建引领聚合力。董市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党员+专职小组长”的模式,摸清群众需求底数,精准调度资源。党员志愿服务队和秋收互助小组的成立,更是将邻里互助与干部帮扶相结合,帮助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这种以党建为纽带、凝聚多方力量的实践,既提升了服务效率,又拉近了干群关系,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活力与温度。

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服务”,长效机制惠民生。为确保晒粮工作安全有序,董市镇不仅规划“共享晒场”、设置醒目标识,还通过制度约束、常态巡查和精准预警“三链协同”,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赢。此外,镇党委明确表示将固化农忙时节村级场所共享等经验,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这种既解决当下问题又谋划长远机制的做法,体现了董市镇作风建设从“一阵风”向“长久立”的深化。

作风之变,民心所向。董市镇以“晒粮难”为小切口,展现了作风建设的大作为。从开放场地到贴心服务,从党建引领到长效保障,每一步都踩准了群众需求的节拍。这启示我们,转变作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办实事中锤炼党性,在解难题中践行初心。董市镇的实践,正是基层干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实效的鲜活样本,也为更多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董市经验”。

(作者 董市镇人民政府 刘梦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