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甫至,一年一度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如约刷屏。今年,这场集体仪式的承载物悄然“进化”成一杯“花束奶茶”,即将花束与奶茶结合包装,一份精致漂亮的伴手礼就成为了人们传递心意的新选择。
仪式感从来是平凡生活的调味剂。在物质日益丰盈的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转向精神的满足与体验的美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西瓜最中间那一口”、“初雪降临的约定”……这些在社会话语中流行开来的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情感的珍视与对美好瞬间的共鸣。而“花束奶茶”的出现,无疑是商家敏锐捕捉这一需求后的创新升级,既是产品形态的巧妙融合,也印证了消费者愿意为这份“仪式感”买单的心理。
消费陷阱还是情感载体,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花束奶茶”的爆火,简单斥其为“过度包装”或“消费陷阱”或许有失偏颇。逐利是商业的本能,无可厚非。部分商家一边“煽动消费”一边敷衍降本,也有商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投入巧思提升服务,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判断“陷阱”与否,关键还在于商家的态度与产品的内核:是在真诚服务的基础上做加法,还是轰炸式营销却忽视服务。
热潮之下,真情才是仪式感的核心。对于消费者而言,仪式感的实现,应在于“以物托情”,若过度聚焦于“物”的形式与价格,将其作为衡量情谊深浅的唯一标尺,“仪式感”便将走向异化,沦为物质的攀比与焦虑的源头。真正珍贵的情感表达,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份温柔、真挚的真心。情谊可以万物为媒,一份问候、一个拥抱、一段陪伴,只要心意真挚、能被对方真切感知,便是无价的仪式。若被潮流裹挟,为形式所困,不顾实际地追求物质化的“仪式”,反倒可能作茧自缚,让情感的表达变得沉重而失真。
“花束奶茶”的走红,是消费升级与情感需求碰撞出的火花。商家要靠真诚服务站稳脚跟,作为消费者也应保持清醒头脑,莫让形式反噬心意。毕竟,最打动人心的“仪式”,永远是那份不囿于形式、流淌于彼此心间的暖意。
(作者 七星台镇人民政府 周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