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国家直发“奶粉钱”,普惠性育儿补贴民生账本

2025-08-08 11:35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会上发言人表示,2025年初步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预算约900亿元,中央财政总体承担约90%。这一突如其来的育儿版“百亿国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这一笔国家直发的“奶粉钱”,又将如何改变万千中国父母的家庭账本。

打破地域限制和待遇差异,构建全国统一育儿保障新格局。此次育儿补贴政策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据估算,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本次全国性育儿补贴发放与以往地方试点政策不同,将首次实现全国性发放,同时补贴对象上一、二、三孩均可领取,打破了过去各地补贴政策仅针对二孩、三孩的限制,使一孩家庭同样受益,且均按相同标准领取,消除孩次间的待遇差异,直接增加了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效缓解年轻夫妇的生育顾虑,这对全国当下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父母们来说,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育儿负担,提高了家庭的消费能力,让年轻家庭有了更大的消费自主权。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可根据本地特点出台各类补贴政策,换句话说,除了“国补”直发之外,“省补”正在赶来的路上。这种中央加地方的协同补贴模式,正在悄然增进家庭福利和社会福祉。

便民举措与惠民方针,政策设计体现更加精细化的福利考量。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要最大限度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同时,严格资格审核,加强绩效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切实把好事办好。本次育儿补贴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申领,届时将通过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发放,父母可通过支付宝、微信或省级政务平台线上申请,也可线下至窗口办理,系统将自动核验户籍、婚姻及生育登记信息,大幅减少纸质材料提交。在税收减免等福利政策上,育儿补贴也有着更加精细化的考量,比如对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同时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另外对地方已经实施的本地育儿补贴政策,不同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政策经评估后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或按规定做好备案工作后继续执行。种种便民举措和福利政策,既体现国家为改善民生进行统筹衔接的智慧,同时对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育儿成本高昂,破解生育难题仍需多方协同。当3600元的年度补贴具体到每个家庭,对部分家庭来说可能只是育儿支出的零头,但我们仍要看到这笔补贴所带来的远高于经济层面的价值。它标志着国家首次以直补方式表明家庭育儿的重要程度,是对当今社会降低养育负担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早在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就“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四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6月2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湖北提出30条务实政策,多维度助力家庭“生得起、养得好”,前不久,湖北延长婚假至15天上了热搜,正如大多数人所说,提高生育率不能仅靠“发钱”,多措并举下形成的良好生育环境才是破解生育难题的“最优解”。

生育养育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发放养育补贴仅仅只是整个国家生育支持体系中的一项工作,当整个国家养育体系框架构建完成,生育潜力也将充分释放,我国人口结构也将得到有效改善。正如专家所言,这不仅是经济纾困,更是向社会传递“生育是共同事业”的价值信号。3600元既是民生账本上的一个数字,更体现出一个社会迈向生育友好的重要一步!

(作者 市委宣传部 郭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