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解难题 | 九百户居民为何笑开颜?

2025-07-22 10:07  

“平时不再堵,下雨不再漏,政府部门真是把好事实事办到了居民心坎上。”7月17日上午,家住枝江城区棉纺小区的居民万勇,指着修葺一新的小区管网一个劲儿地点赞。

棉纺小区隶属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清滩堰社区,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共有923户居民。

清滩堰社区党委书记杜云芝介绍,棉纺小区过去是三峡棉纺厂的职工宿舍,居住在此的多为企业改制后的退休工人。因为企业不存在了,小区一直没有物业管理,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小“病害”逐步成了共性问题。

去年以来,老化的落水管在历经冬季冰冻、夏季高温后,腐化、脱落时有发生。

“下水管不是被油垢堵着,就是因为破损四处溢水,做饭也好、出行也罢,真让人苦不堪言。”住在21栋的王大妈说起小区雨污,嗓门格外高了几分。

“好在政府部门出面解了难,不然小区难找一块干爽之地。”居民王瑞兰笑着说。

王瑞兰言及的政府解难,源于一次基层走访活动。此前,枝江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和马家店街道负责人一起走进棉纺小区,在听取居民“牢骚话”后,就居民反应强烈的管网更新问题进行现场商议。一个推进地下管网“毛细血管”改造和地面环境“颜值”升级的计划,终于在面对面的“拉家常”中形成了。

不久,施工单位进驻棉纺小区,安全有序地开启老旧落水管道拆除、全新管道规范安装,雨污分流的水系全部与城市主管道对接。同时,小区路面、公共区域也得到了美化升级。“悬在居民头上、踩在居民脚下”的烦恼,因为多部门参与办实事、解民忧,变为了居民身边的“小确幸”。

如今,棉纺小区再也没发生下水管道被堵,遇雨“水漫金山”了。居民们清晨可在小区晨练,夜晚也可悠闲纳凉,惬意的笑容重回每个人脸上。

小区西侧有一棵树龄50年的大樟树,近20名退休居民在绿荫下引吭高歌、翩翩起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激起了所有人的跟唱,幸福的笑脸似乎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充满激情的青年时代。

棉纺小区的蝶变,是枝江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缩影。

开门教育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鲜明特色,枝江把“开门教育”贯穿始终,机关党员干部下沉27个社区,问群众期待,找工作短板,与社区干部、居民群众面对面“唠嗑”,加上“12345”市民热线、线上“留言板”反映的问题,先后收集整理民生“微心愿”1000余个,梳理归并66个小区及周边解难项目318个。

群众“窝心事”找到了,怎么把事儿办成?马家店街道牵头,“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金润源集团、住建、城管等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具体实施由社区拿在手上办。7月底,318个解难项目将全部完工。

枝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罗霄介绍,“开展学习教育不是自拉自唱,问题查摆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题整改要群众监督、群众评价,改到群众心坎上。只有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家门,才能打开百姓心门。”

来源:我的宜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