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生猪价格呈周期性下行趋势,但我市30家规模养殖场得益于‘生猪保险+期货’避险模式,有效降低了收益损失风险。”10月21日,枝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市创新生猪保险带来的可喜变局。
2023年,枝江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华财险枝江支公司尝试性推出了“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当年,该市3家规模养殖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对象,共有1万头育肥猪进入创新投保,因生猪价格起伏带来的80多万元减收因素,全部在期货市场得到弥补。
枝江市是湖北省生猪调出大市,年均外调育肥猪100万头以上。延续多年的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只能在防范自然灾害中帮助养殖户保住成本。不可预见的育肥猪销价下行,依然是养殖户尤其是规模养殖主体不堪承受之重。
“能否让生猪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益转变?”围绕这一思路,枝江市财政、农业部门结合农业保险创新,代表养殖主体与金融保险机构展开对话。时逢财产保险机构落实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施惠“三农”,枝江市很快与中华财险枝江支公司达成了生猪保险创新共识。
经过2023年试点,枝江市在2024年共有14.6万头育肥猪加入“生猪保险+期货”的收益加持保障中,累计从期货市场获得收益弥补720多万元。
中华财险枝江支公司总经理袁晓松介绍,“生猪保险+期货”创新模式,是规模养殖主体或养殖大户在参加政策性生猪保险后,锁定某一价格段位的正常收益,然后在生猪销价存在下行风险前,依托承保机构进入期货市场,通过合规资本市场对冲规则规避生猪销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9月中旬,枝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承保机构发出预警:生猪销价有周期性下行趋势。该市3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随即申请审验存栏生猪,抱团进入期货市场。仅中华财险枝江支公司一家,就集中8.5万头存栏育肥猪进入单个合约期为两个月的期市。
10月上中旬,生猪期货指数显示,国内生猪销价下滑明显。截至20日,依托中华财险进入期货合约的8.5万头生猪已获得对冲收益。预测合约期满,收益约480万元。
据统计,枝江市今年共有46.5万头能繁母猪、育肥猪投保生猪政策性保险,三级财政已配套保险费660余万元。其中,有近20万头育肥猪进入期货市场。
来源:三峡日报 (记者 张明文 通讯员 谢梦竹 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