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工业用电量跃升背后的“绿色密码”

2025-08-25 14:51  

仲夏夜的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内,银亮色的管道吞吐不息。2025年上半年,枝江工业用电量同比激增58.49%,看似寻常的数据背后,却藏着一条反常识的发展逻辑,当工业血液般奔涌的电流支撑厂房,枝江的碳排放强度不升反降,一条以绿为底色的产业跃升之路正悄然铺展。

传统产能逐渐“破茧新生”,姚家港化工园内三宁化工的转型轨迹恰是枝江蜕变的缩影。十年前,这家以化肥为主业的老厂主动关闭了依江而建的硫铁矿制酸装置,舍弃每年约4亿元销售的收入。壮士断腕换来新生,如今己内酰胺项目延伸出的尼龙产业链,让一度灰扑扑的化工厂区蜕变为新材料高地。当电流涌入数字化控制中心,智能系统实时优化着每度电的效能,一度电创造的产值已是过去的数倍。老树发新枝,在三宁厂区轰隆作响的不仅是机器,更是传统工业向价值链上游攀登的脚步声。

走进盛懋船业的焊接车间,机械臂吞吐着蓝色电弧。全自动化焊接技术将工人日焊接量从50米提升至200米,效率跃升的背后,是绿色船舶制造对精度的极致追求。当长江首艘甲醇动力船“长航货运006”从这里下水,其高达95%的减碳效果,恰是枝江“绿色智造”的宣言。一度电的旅程,丈量着技术革新对资源利用边界的突破。

工业脉搏强劲跳动的背后,还有一股看不见的“电流”在护航。当山水化工因0.0266元/度的电价差年省200万元,在政府规划协调下,枝江油库光伏项目并网发电,1.18兆瓦光伏板阵列使生产用电实现自给自足,富余电力反哺城市电网。一度电的成本里,浸润着制度创新的温度。

电流奔涌之处,枝江的产业棋局早已越出传统边界。超威集团携绿色船舶产业基金落子枝江,将以“资本+科技”双轮驱动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天赐材料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投产,串联起锂电材料的闭环生态。这些项目如同一个个能量枢纽,将激增的工业用电转化为“含绿量”与“含新量”齐飞的发展动能。

当晨曦掠过枝江油库的光伏板阵列,光能正转化为电流注入生产线;当盛懋船坞的机械臂焊接着新一代甲醇动力船的龙骨,一度电的价值已被重新定义。枝江工业用电量的跃升曲线,本质上是一条从“能耗依赖”到“技术赋能”的进化轨迹。“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真正的产业转型,不在电表转速,而在每一度电如何点亮绿色创新的星火,最终燎原为高质量发展的长明之光。

(作者 董市镇新周场村 马隆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