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标。从黄麻起义到鄂豫皖苏区建立,从红军长征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片红色土地孕育了“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它不仅是革命年代攻坚克难的精神旗帜,更是推动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坚守信念、紧跟党走”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所在。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与白色恐怖,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以生命践行信仰。他们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深信紧跟党的旗帜必将冲破黑暗、迎来光明。正是这种坚如磐石的信念,支撑着大别山军民在腥风血雨中坚守28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传承这份信念伟力,面对省委赋予宜昌“三个重要”的新使命和“六个奋勇争先”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扛牢政治责任,聚焦聚力支点建设。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引擎,全力推动城市能级与发展质效同步跃升,核心竞争力与区域带动力持续增强,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提供坚实支撑,为世界展示美丽长江贡献宜昌范例,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强劲动能。
“顾全大局、团结奋斗”是大别山精神的血脉根基。大别山军民始终以全局视野审视自身使命。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穿越黄泛区时,部队忍痛丢弃重装备,官兵们深陷没膝污泥昼夜行军。这种舍弃局部、顾全大局的抉择,以“小我”成就“大我”的壮举,生动诠释了“全局利益高于一切”的奉献牺牲精神。传承这份精神血脉,在全面服务全省“支点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尤需胸怀“站位全局谋一域,干好一域促全局”的格局。要切实增强区域协同力,在规划同绘、产业同链、创新同频、开放同步、生态同治等重点领域,深化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携手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大别山的胜利是军政军民团结的结晶。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根据地群众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妇女们点油灯赶制军鞋,儿童团严密查哨验路条。百姓们以“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赤诚,倾力支援红军。传承这份团结伟力,我们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涵养团结意识、砥砺团结品格、锤炼团结本领。不断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根基,践行造福于民的初心使命、凝聚众志成城的干群合力,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挺膺担当、奋楫笃行。
“勇当前锋、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品格。大别山军民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勇担重任。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虽晚于南昌起义,却率先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为苏维埃运动提供了宝贵实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举打破敌军重点进攻态势,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种勇立潮头、不胜不休的前锋精神,激励着宜昌干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敢闯敢试破解发展难题,善谋善为共绘创新蓝图,以“干则必优、做则必成”的决心,秉持“位居首列不止步,不居首位不罢休”的追求,勇创一流业绩、争当发展标杆,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奋勇争先、勇立潮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精神是前行的动力源。从革命年代的血火淬炼到新时代的改革发展实践,大别山精神始终焕发着强大生命力。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信念如磐”强基铸魂,以“胸怀全局”服务战略,以“团结奋进”凝聚合力,以“勇当前锋”争当标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红色基因要传承下去。”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宝贵品质,必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我们续写荆楚大地的时代新荣光。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