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智能天眼” 织密长江禁渔防护网

2025-03-13 15:35   枝江市融媒体中心  

枝江融媒(记者 汪桔 王玺)为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枝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积极探索 “无人机+智能天眼” 执法监管的新路径,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禁渔监管体系,全力守护长江生态。

3月10日,江面薄雾尚未散尽,执法人员已在江边忙碌起来。随着一阵嗡嗡声,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在长江水域上空盘旋巡查。无人机凭借其灵活机动的特性,快速穿梭于人工难以涉足的区域,通过无人机的镜头,执法人员仿佛装上了 “千里眼”,江面上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可见。

李先生是一位钓鱼爱好者,谈及长江的变化,他感慨万分:“现在长江边经过管理以后,江里的鱼变多了,风景也变好了,生态越来越好,我们都看在眼里,打心眼里支持禁渔工作!”

在监控室内,“智能天眼” 系统同样在高效运行,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杨江松正带领队员们仔细查看监控画面。巨大的屏幕上,长江水域被划分成多个监控区域,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画面,通过渔政信息监管平台对画面进行24小时智能监测,一旦监测到异常行为,系统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在宝筏寺轮渡这里发现了两个疑似用多竿垂钓的,护渔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为了第一时间对疑似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还成立了一支护渔员队伍,这支队伍由各村的老干部以及退捕老渔民组成,有26名成员,他们与执法人员通力配合,共同守护着长江的生态环境。

枝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三中队执法人员刘翔宇介绍:“2021年,我们通过农业农村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采购视频监控9套,打造了枝江数智渔政智能监管平台,按照长江枝江段84公里、松滋河42公里,总计里程126公里,每两公里设置一个监控点位,共计安装监控探头46套,每套探头探测距离均能达到2公里,实现了对长江松滋河重点水域进行全天候监控。截止目前,利用该平台发现并处置涉渔违法线索200余起。”

长江禁渔是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举措,“无人机+智能天眼” 技术的应用给监管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实现了从“人盯人防”到“数字联防”,有效改善了原有执法方式效率低、取证难等问题,构建起“空中+陆地+水面”立体防护网,进一步夯实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根基。

枝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杜巧林表示:“下一步,枝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将继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健全打防协同机制,深化部门协作、区域联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斩断黑色产业链,努力实现‘江上无渔船、水里无网具、水中无捕捞渔民、市场无江鱼’,为长江生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枝江力量。”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相关阅读